《當失戀的我 遇上尼采》

《當失戀的我 遇上尼采》

寫在前頭的心得
在看《胡思亂想的爆發力》中讀到「自由的暈眩」,
書中作者採取保持不斷修補的心態-保持輕盈,
來面對自由選擇所帶來的焦慮。

也因為在GOOGLE關鍵字查詢 「自由的暈眩,」
在中央社「每週好書讀」 部落格查到《當失戀的我 遇上尼采》
其中所引用的段落就是在談這個概念。
如果不是如此,光是看到書名,
我會先入為主的認為這又是日本人在賣弄小知識所寫的書─
那種寫了300頁通篇都在講一個概念,
而且是出自於作者的個人經驗,
與不是科學的調查(桃園孫先生的路邊民調??)。

進一步查詢這本書的時候還看到周偉航的業配
他基本上覺得對於存在主義相關哲學家的思想論述正確,
用輕小說的方式呈現哲學思想是一種不錯的方式。

後來我去台大的茉莉二手買了這本書。

故事的開頭可以連結到後面第11章,
雅士培談到哲學的3個根源,
也就是進行哲學思考的契機:
驚奇 ─求知的開始;
懷疑 ─對事物抱持的懷疑態度;
喪失─當自己置身於無能為力的困苦狀況,而開始思考自己的問題。
(註:這裡也談到哲學的用處-思考的過程)

書中主人翁因為不算失戀的失戀,
讓自己陷入一種自私的我與無私的我,
兩者之間的糾結困境。
故事就是從主人翁的困境開展,
場景則是在京都的哲學家之道。

梗有點老套,
但是透過人物對話、情節鋪陳,
將哲學思考的過程呈現出來,
確實可以引導閱讀者同步進行思考,
總之是一本可能會被書名耽誤的好書。

吸引我進一步看書的主因,
確實是「不想祝福者,則當學習詛咒」,
我想這用修辭學來看應該是誇飾法或倒反法?
目的不是要人真的去詛咒,
而是要承認自己自私的那一面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如果扣掉故事性,我覺得整本書12個章節應該是談以下概念
◎1.不想祝福者,則當學習詛咒 。
─尼采
§群畜道德
以多數人贊同的意見,反射性認為「正確」,誤認大家都一樣等於好,
意圖否定自私的我是惡行,就是被他人洗腦而根深蒂固的道德觀。

「不惜偽裝自己,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?」
無法祝福對方,也不需要因為無法祝福而感到可恥,否認自己的心情。

◎2.將人生置於險境 。
─尼采
§ 永劫回歸
當時間是無窮盡的時候,同樣的事情就會重複發生。
不要以虛無的心態來看永劫回歸。
所謂的超人,就是接納永劫回歸,接受這就是自己的人生,創造嶄新價值的人。

◎3.一味姑息縱容自己,終將因此而罹患惡疾 。
─尼采
衝創意志(權力意志) 。
想要變得更強的意志,以求生存,
應當接受那些能夠讓你堅強的事物 。

◎4.毫無激情地活著,自己的世界將受到嫉妒支配。
─齊克果
§ 客觀真理的水平化時代。
不追求自身內在的意見,而是隨波逐流,毫無個性可言

◎5.即使征服了全世界,卻喪失了自我,又有什麼意義呢?
─齊克果
§ 自由的暈眩 。
就算備足可以自由做任何選擇的充足條件,
如果不是發自內心想要,也很難說是幸福。

◎6.健康的乞丐比病篤的國王更幸福 。
─叔本華
§ 一半客體:他人眼中的自己。
§ 一半主體:飾演他人眼中的自己的自己。
覺得幸福或快樂是一半主體,取決於自身的內在感性;
一半客體是表象因素,無法直接作用。
內心健康更能直接帶來幸福。

◎7.人是被詛咒為自由。
─沙特
§ 存在先於本質。
不同於工具,一開始先有存在理由;
人類並不是因為有什麼理由所以存在,
人類是自由的存在,可以自己創造自己的本質,
未來會怎樣是自己的責任,
就算結果不如預期,還是必須負責。

◎8.他人即地獄,人除了自我塑造什麼也不是。
─沙特
§ 人不可能達到他人。
我們無法踏進他人的領域,也無法加以控制。

◎9.向死而生,人就是無可取代的存在。
─海德格
§ 此在,就是向死而生。
面對死亡的存在。
在死亡以前,自己的人生處於無法斷定究竟是什麼狀態,
無法精算人生的意義。

◎10.人們恐懼一切,宛如會死;追求所有,宛如不朽。
─海德格
§ 先行的決斷。
預期死亡的來臨而能看穿一切,帶著面對死亡的決心而活著。

◎11.兩人以上才會有真理可言。
─雅士培
§ 實存交流/愛的奮鬥。
與他人之間的交流,才能出現真理。

◎12.命運如同重洗一付撲克牌,我們必須一決勝負。
─叔本華
雖然手上的牌不變,但是採取什麼策略來一決勝負,全憑個人。